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,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,莆田市创新探索项目全生命周期改革,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,成立项目“帮帮团”及时响应企业诉求,协同高效解决企业项目发展“一类事”集成服务,推动从解决一个诉求向破解一类问题转变。围绕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投产全生命周期,分类优化审批流程,提供线上引导服务及线上会商联审,落实项目审批关键信息层级校验机制,及时共享信息,实现“无纸化”线上申请办理。
(一)构建工业项目“五即”服务模式。聚焦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改革,出台《莆田市工业园区开展工程建设项目“五即”审批服务模式的实施意见》,以“五即”模式(洽谈即服务、签约即供地、拿地即开工、开工即配套、竣工即办证)为核心,破解企业“多头跑、多次跑”难题,助力工业项目早落地、快投产。
(二)推行工业项目“五证同发”服务。协同发改、自然资源、住建、水利、生态等多部门,推动项目土地出让合同签订、不动产权登记证办理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领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获批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等“五证同发”,真正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,助力工业项目尽早落地建设。推行“五证同发”最多可减少申请材料15份,整体审批时间压减80%,今年以来已办理“五证同发”项目3个。
(三)深化项目审批“一件事”。通过制定统一集成标准、精简申报手续、优化受理流程、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等举措,积极推动建设项目水电气网联合报装“一件事”、项目开工、联合验收等“一件事”,推行竣工验收和不动产首次登记“验登合一”等模式,打破部门壁垒,压缩整体办事时间60%。今年以来,全市推行开工“一站式”审批项目共51个,联合验收项目97个,验登合一项目6个,水电气网联合报装“一件事”540件。
(四)创新项目全程“无纸化”审批。推行一窗综合受理、线上智能引导、线下“帮帮团”服务等模式,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转型,工程项目业主线下窗口咨询量逐年下降,线上需求响应效率持续提升,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办不断深化。目前,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平均审批用时从原来的7天压缩到5天,社会投资项目平均审批用时仅1天,施工许可阶段共实现即来即办,竣工验收到完成首登办证时长由原先的平均2-3个月压缩到最多5个工作日以内。如,城厢德濠制造谷项目,从洽谈到开工仅用时66天。
今年以来,全市共组织项目审批上门服务120余次,帮办导办代办项目100多个,让项目业主少走“弯路”。如整合水电气网报装申请等15个审批事项为“一件事”申报,推行“免证办”,实行表单自动回填等减少企业信息录入,压缩办事时间59.4%,实现数据共享“零跑动”。未来,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化和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,项目审批将更趋智能化、集成化,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,优化莆田营商环境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